我投资股市逾20年,获益良多,股市潮起潮落,作为几度穿越牛熊的投资者,我亲历了A股市场的跌宕和成长,当然也包括目睹一代一代股民很多在股市里惨输的悲壮与“白忙”的无奈, 期间的悲喜哀怨,并衍生出以下一连串特有的语汇和数字,令新老股民刻骨铭心:

90年代的“777大底”的跌穿与“818保卫战”,久远到我也只是耳闻而未亲历

96年“十二道金牌”调控以及 99年“5.19行情”爆发,老股民难以忘怀

世纪交替的.com热潮催生科网股大泡沫,“市梦率”变热词,直到01年2245点泡泡惨烈爆破

其后五年漫漫熊途,出现了股市“推到重来“论调,05年上证跌至998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开启后,新一轮牛市出现,全民炒股,存款搬家

股市疯涨引来的是07年著名的“530半夜鸡叫”,印花税上调

短暂暴跌后重新疯狂, 出现了“万点论“与”死了都不卖“口号,直至07年历史高位6124.04点

大牛市结束,再遇金融危机爆发,大盘惨跌到1664点,08年的“四万亿”成了股市“救命”词

09年创业板推出,新生代股民涌入追炒小盘题材股,而大蓝筹逐渐多了个外号“大烂臭”

近年的关键词大家都熟悉了:改革牛,杠杆牛市,股灾,熔断,千股跌停···

因为对股市的断代记忆和惨痛教训,人们给股票投资贴上奇怪的标签,股市在很多股民心中已变成无规则的“暴力赌场”,并衍生出五花八门的心法秘笈去应对。但很少人懂得或愿意还原股票诞生的最初目的:股票,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满足资本需求而生,它代表着对企业的所有权,并代表着拥有分享部分企业经营收益的权利。买股票——即是投资企业。支持优质的企业,见证其成长,分享其经营成果,这是买股票的正面意义,而股市理应成为价值发现场所和资源优化配置器。

你可能正在找出一百种理由反驳我,可我幸运的就是秉持着购买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这样一个最初的信仰,让我在二十多载的A股跌宕中生存下来:股票收益满足了我完成海外留学的全部费用;提供了我的创业启动资金;是我房产投资的重要来源……

90年代中期,我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在创富和投资增值的意识驱动下,我将微薄的工资和积蓄逐步投入到了所谓“一盈二平七亏“的股市。当时我秉持较为老派的价值投资理念,认为投资当然要买优质且能赚钱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且比较”胆小“保守,从不高追买股,一般只分注买估值较低的股票,再加上持股确实很耐心,几年下来,股市虽然跌宕起伏,还是能做到有钱赚。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年青,没其他经济负担,有小本博大的想法,股票被套也敢有不赚不卖的”任性“。但无论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认为能“赚钱”的投资套路,并不时进行修正与改进。

及后,自己遵循的”价值投资“理念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我大概在98/99年间,买入了中集集团,买入理由是她业绩及增长潜力都很好,当时劳动力成本低,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中集有成为集装箱龙头的明显趋势。而且,中国正准备”入世“谈判,我觉得加入WTO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有极大的促进,集装箱需求将会大增。虽然看好,但我还是相对谨慎,开始买入不多,记得第一注买入中集时是20元左右,但买入后很快就被套注,接着每跌10%以上就补仓,但这绩优股就是继续跌跌不休。而另一边厢,股市开始炒作科网股,毫无业绩支撑的.com题材股开始暴涨,我第一次听到了“市梦率”的说法,有些炒科技股赚了钱的人还讥讽我坚持“价值投资”很傻(一直以来,不少人都鄙视地认定”价值投资“不适合中国股市)。那时,我重新检视了自己的投资逻辑,并再进一步细致研究中集的基本面后,深信自己的投资理念与判断没错,坚定进行“买入当资产”,在中集跌到14元后不断加量买入,甚至每月都把大部分正职兼职赚来的钱买入中集“存”起来,这种“存股不存钱”的做法将我原来分散投资的持股格局变成相对集中了。中集后来在12元附近确立底部后,经历一段时间整固后,股价不断攀升,尽管我依然非常看好中集, 但由于我决定自费去美国Thunderbird国际管理学院读MBA需要用钱,在2000年阶段高位卖了大部分的中集,获利超100%,足以支撑我在美国专心攻读。

其后的股市发展令人唏嘘,科网泡沫爆破,很多股民损失惨重,股市进入漫长的多年熊市。而中集反而成为明星股,在熊市逆市上涨了N倍。如果以我最低买入价算, 2005年阶段高位上涨了约7倍,若算上2007年牛市顶峰的价位,则上涨了约20倍,这都可以按前复权股价计算出来。我因此经常自嘲留学费用远高于数万美金(当时汇率还是8算多的)。

尽管我去美国留学在财务上的机会成本很高,在Thunderbird攻取MBA学位的留学体验还是令我获益不少。我这个普通工科男正式进行了金融财会的系统性学习,其中更有对一个上市公司进行具体估值这样吸引我的课题。可以说,这些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很大地提高我对金融市场及企业的分析和投资水平。而且,Thunderbird是一间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方面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学生教授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如此global的环境下,我有机会交流学习到各国股市的证券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股市投资的体会,使我能提高维度去思考中国股市的发展。例如,当日本同学知道我的留学费用来自于股市投资收益,都表示出极大的佩服和羡慕,他们表示在日本经济迷失多年,股市很难做到高收益。而有个美国同学跟我讨论股市时,可能他亏掉不少,曾苦笑地问我:“纳斯达克指数能重回科网热潮疯狂时的高位吗?“我说能,但他绝望地摇了头。(当然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但要等待十多年后的2016年!)。通过这些讨论交流,我开始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并拿中国股市与之比较,而我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自己的股市投资体系(包括研究自己的方法能否在日本股市这样较极端的市场中赚钱),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改进体系,包括如何进行国运研判,如何防范泡沫爆裂对财富的吞噬,如何加强风险防范(例如遇到如日本长年低迷经济的条件下投资,能否避免亏损)等等,从而令投资系统具有更好的健壮性和适应性。

在美国获得MBA学位后,我的投资维度更加宽广和多元,包括创业/实业投资,房产商铺的物业投资,黄金/外汇/债券/基金的投资,当然少不了我最擅长的股市投资。从收益率看,股市收益无疑还是最高的,尽管近十年来一线房价“永远涨”与股市“过山车“般的大波动形成鲜明对比。以致有朋友说我如果啥都别干,专心炒股,肯定会赚更多的钱。理论上虽可能会如此,但正如我分散持股一样,进行一定资产配置是有必要的,避免过度集中而产生投资风险。更何况我投资股市不需要每天都盯盘,只需要研究和跟踪好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按照自己的投资模型行事,还是能有更多时间腾出来做有意义的事情,正如查理·芒格所言:如果唯一的成功是炒股发财,这是失败的生活。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股票投资的长期成功其实来自于多维度的能力。大学本科工科的学习让我拥有较为严谨理性的逻辑分析能力,留学的经历让我得到金融财会的系统学习,以及提升了更为全景及全球化的投资思维视野,从小我将大量阅读新闻和各种资料当成乐趣并成为习惯,这让我有还不错的信息搜索和梳理能力,等等。然而无论每一维度的能力,都显然远未达到非凡卓越,但我在二十年股市还是能从容战胜市场,除了运气,还是更应该归功于我拥有适合自己而有效的投资方法体系(投资模型)。

如果仅从单一维度去和股市里的精英比较,你会发现普通投资者论交易系统的速度远比不过拥有先进高频交易系统的交易对手,论短期交易策略会斗不过拥有精深程序算法的量化交易投资者,论数据分析可能比不上资深的分析员,论消息来源比不过某些圈内人士,论资金实力更赢不了股市大鳄,那么仅凭单一维度的能力如何才能战胜市场呢?

显然,普通投资者凭单一维度的能力无法长期跑赢市场,更何况人性的弱点通常也成为投资成功的障碍。构建一个投资模型实际就是从多维度发展自己的投资对策框架和应对市场能力,在梳理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过程中,也是完善多维度投资能力的过程。

比如,在构建和改进投资体系模型的过程中,我会注重大图景的分析与均值回归法则的应用,选股的维度和标准就变得更加成熟多元,更会考虑优化资金管理与加强风险控制。每经历一次牛熊,我会检查和修正每个维度出现的问题,因而投资模型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大道至简,我投资体系最根本的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熊市播种,牛市收成,以价值为锚,逆向投资。在股票价值被低估状态下,分批分散建仓,并耐心持有;在牛市到来时分段动态止盈,从而做到在熊市底部区域依然有资金买进极低廉的股票,也能在股市上涨锁定部分利润后,在牛市顶峰依然有低成本筹码可卖,充分享受到牛市顶部泡沫时带来的超额收益。这是看似简单且人人都知道的方法,但很多人做不到,他们不是倒在熊市的尾巴,就是牛转熊的下跌途中去接正在下坠的刀子,而伤痕累累。

那是因为,看似简单的道理,缺乏可操作可执行的体系和指标。如果无法执行,道理便是无用。

我力求梳理出基于这个理念的所有可执行的具体方法。

因此整个投资模型涵盖了大势研判,决策与策略,选股,建仓,止盈止损,调仓换股,仓位和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以及投资守则等等多个技战术层面。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抄底建仓和资金管理,通过较为特别的“负向预期“三分法买股建仓,把整体投资成本降到较低。需要继续修正优化的是止盈(若止盈做得更好,我之前的收益率会更高)。我在07年大牛市中,曾试过有几元成本的股票每股赚了30元卖出后再升30多元的懊悔,也试过有数倍收益没有止盈而大幅回撤的无奈;在15年大牛市中,我在投资模型中加入了“分段动态止盈法则”,获得了不错效果,很多股票都能在牛市顶部以及回撤时获利卖出,但依然出现有股票未能在高位充分止盈的失误。(可参考文章《新兴铸管十年十倍机会的反思》)

15年股灾后,不少亲友希望我能把自己股市投资模型更具体详尽的整理出来。我思量后觉得建议不错,一方面,我可以更系统细致地总结和优化自己的投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把自己经过几轮牛熊实证有效的模型提供给有需要的投资者作参考,打造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体系,也算是我投资生涯中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

有朋友问我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出来,会否担心“饿坏师傅”?我的方法主要以长线价值投资为主,即使进行适量的“价值投机”也与一般的短炒有很大不同,不依靠短期取巧的方法去套取暴利,所以根本无需担心披露出来对人对己会有任何不利影响,相反,倡导价值投资,鼓励投资研究,会对中国股市良性发展大有益处。

中国股市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投机风气较重,而很多普通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跟风炒作,买卖操作很多时候都是受情绪驱动,遇到股市波动就进退失据,没有形成自己有效的投资模型和交易系统。而要实现股市长盈,战胜市场,恰恰首先需要战胜人性,而有研究显示:“人类的判断始终赶不上简单的数学模型”。建立有效而且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型,投资者依据模型作出投资决策和操作,就容易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我鼓励其他投资者也应该建立和完善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型,这样长期才容易获得较好的投资成绩。

财经极客投资模型虽然为我的股市投资带来丰厚收益,但肯定有不少局限性和不足,需要持续修正和优化,而且,此模型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适用,有缘人可以适当“拿来”作借鉴和参考,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构筑应用于自身投资实践的方法体系。

谨此对帮助构建财经极客模型的亲朋好友与公司团体致谢。亦希望股市投资的同道对模型不足之处多多包涵,并恳请指正。